用文明凝筑城市之魂
用文明凝筑城市之魂文明是城市之魂,道德是为人之本。在南昌加快城市综合实力及文明城市创建中,文明行为已经内化为市民的一种自觉行动,举手投足,显示了文明城市创建中市民们应有的本色。比如以前乱闯红灯、乱人果皮纸屑等不文明行为逐渐减少,维护我们这个城市的发展已内化我们每个市民的应有责任。
[转]追求城市文明新高度
——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综述
西湖区南海行宫社区有一支“空中垃圾”义务清扫队,他们常年活跃在辖区大街小巷,专门清理屋顶和楼道吊挂垃圾,用实际行动倡导文明新风,争创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见习记者 杨紫韬 记者 余霞 摄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我市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广泛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坚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建设道德讲堂,创新思想道德建设载体;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促使志愿服务常态化和社会化,形成一条符合南昌实际、具有独特优势的创建之路,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爱国歌曲大家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为创新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载体,我市将“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有机融合,贯穿到广场文化活动和“送戏下乡”活动之中,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同时,以“爱国歌曲唱响校园”为主题,让爱国歌曲进校园、进班级,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开展干部职工歌咏活动,通过组织歌咏比赛、文艺汇演等形式,使歌咏活动多覆盖、广传唱;开展乡村社区群众性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利用节假日及业余时间组织农村群众、社区居民开展群众性歌咏活动,让爱国歌曲落在基层、热在基层、响在基层。
据不完全统计,自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开展以来,南昌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2000余场,参与人数达几十万人次,在全社会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我们的节日”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随着南昌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增长,传统节日越来越受社会各界重视和关注。因此,我市广泛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城市文化内涵。
近年来,我市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为重点,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春节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开展送温暖献爱心、联欢慰问、迎春灯会等活动,营造了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清明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的主题,广泛开展祭奠先烈、扫墓踏青等活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慎终追远,珍惜幸福生活。同时,广泛组织群众性民俗活动和基层文化活动,通过“四进社区”、“三下乡”等活动,推动“我们的节日”活动深入开展。此外,积极开展专题诵读晚会、经典诵读进校园、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比赛等,以未成年人为重点人群,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导人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努力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干部群众。
“道德讲堂”创新思想道德建设载体
为进一步创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我市根据《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全国文明单位测评体系》,2012年以来全面推进道德讲堂建设,掀起公民道德建设新热潮。内容上,道德讲堂建设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结合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引导市民“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努力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工作中做一个好职工、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形式上,道德讲堂活动设计“唱一首歌曲,学一位模范(讲事迹),诵一段经典,行一次善举,作一番点评”的基本流程,强化讲堂的仪式感。为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道德讲堂还主要采取“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宣讲形式,动员和组织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
目前,我市在机关、企业、行业、社区、村镇、学校全面建立各类道德讲堂。据统计,全市已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较为规范的道德讲堂1000余所。“道德讲堂”示范课活动切实推出了一批道德讲堂示范点,进一步推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学雷锋志愿服务提升城市文明新高度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动力,以“我奉献、我快乐”活动为示范,围绕“志愿者日历+志愿者地图”模式,不断推进“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
我市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支队以及小分队等,形成四级党员志愿服务网络,并根据《全国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各级文明单位成立不少于单位人数50%的志愿服务队,并在志愿服务管理系统注册登记。目前,我市注册志愿者已达20万人,占建成区常住人口10%。同时,市、县(区)两级在坚持开展党员“三下乡”、“六进社区”和文明单位结对创建等前提下,结合实际编制本单位“志愿者日历、地图”、每位志愿者的“服务微日历、微地图”,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和主题,确保本单位志愿者每2个月至少参加1次以“我奉献、我快乐”活动为重点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实现志愿服务参与人群由青年为主向以党员干部、文明单位职工为示范的广大市民的转变。
此外,抓住志愿服务时间、空间两个重点,围绕城市管理、文明创建的难点问题,规划设计以文明交通、文明排队劝导为主要内容的“我奉献、我快乐”志愿服务。该活动围绕早晚交通高峰时段和城市交通重要场所,确定“工作日模式”与“节假日模式”相结合、覆盖全年每一天的“志愿者日历”,编制了涵盖39个主要路口、65个主要站点的“志愿者地图”。2011年10月27日起,每天组织动员135个单位、286名志愿者以“小蜜蜂”的称谓开展“我奉献、我快乐”志愿服务活动,以文明引导服务城市管理,以亲身示范普及志愿理念。随后,全市各县(区)、开发区(新区)结合各自实际,在社区小巷、学校周边、旅游景点等重点场所开展文明引导志愿服务。一年半以来,仅“我奉献、我快乐”活动已提供志愿服务15万余人次。2012年的国家统计局南昌调查队的城市文明程度模拟测评中,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宣传和志愿服务知晓率分别得到90.43、93.14和93.9的高分,有62.9%的受访市民认为“我奉献、我快乐”志愿服务活动“很有效”,29.4%的受访市民认为“有效”,“小蜜蜂”志愿者已成为英雄城又一道亮丽风景线。
本报记者 李江敏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来源:http://www.ncrbw.cn/html/2013-08/13/content_137713.htm?div=0
不文明行为, 爱国主义, 美好家园, 文明城市, 西湖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