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量 发表于 2013-10-15 13:21:41

让“人情”回归正常化

今年的十一黄金长假期间,老天很给力,秋高气爽,在进贤街头随处可见婚礼婚车,鞭炮噼啪,到处喜气洋洋。
按照人情论者的理解,婚丧嫁娶、迎来送往,既是习俗所在,又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密切感情的契机。但在原本属于私人性质的婚宴,却被人利用成为借机敛财或动用公款公车,炫耀排场的机会。而一项调查显示,国庆长假期间,86%的受访者收到了婚礼请柬,近60%的受访者感受到“礼金”压力,有人感叹,一串喜帖圈走一月工资。人情,不但让很多人从时间和财力上都吃不消,也容易成为藏污纳垢的载体。
因此,不能简单以传统和习俗为理由,放任不健康的社会风气蔓延。“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移风易俗,一直为我们党所提倡。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纠正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也不能理解为仅仅针对公职人员,而是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从而形成适应于文明社会的新风俗。就公职人员而言,需要在革除不良风气方面带好头。事实上,对数不胜数的人情往来,很多人苦此久矣,但身在人情文化中,又不得不然。相关规定的出台,不少人心里是庆幸的。人们之所以对人情文化欲罢不能,说穿了是需要人情提供的润滑和便利。如果我们营造一种办事不必求人、依规矩不依交情的制度环境,相信人情文化会逐渐回归正常,不必成为如此之重的负担。事实上,在制度比较完备的地方、在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群体中,“人情”正在回归常态化的“社交”,以更加轻松平等的心态,进行热情而不谄媚、密切而不依附的人际交往。让制度发乎人情而不依赖人情,干群关系才会趋于自然,群众才会对各级干部产生真正的信任,整个社会也才会更加团结。
当然,人情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寒,革除积弊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寻找更好的方式。如何让人际往来、干群交往更加健康、合宜,营造一种健康清爽的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这是我们需要回答的共同课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人情”回归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