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房价 天气 工作
查看: 16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节“恐归”是年味淡了还是心里纠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16:4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节鈥溈止殁澥悄晡兜嘶故切睦锞澜

【核心提示】春节临近,是否回家过年又让“恐归族”开始纠结。一份调查显示,“恐归”的理由除了传统的经济、事业、婚恋等压力的原因外,假期太短以及组建家庭后回农村过年不适应等因素所占的比重也在增加。(01月15日《北京晨报》)


春节鈥溈止殁澥悄晡兜嘶故切睦锞澜

每到年底,人们总能听到“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话,因为春节团圆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春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在对春天的理解中,对年的理解中,对岁的理解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方式、思维方式,包括我们的信仰,这是我们特殊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就是说,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它不仅仅是现在时代的民俗生活,它是以记忆的形式保存了这个民族几乎全部的文化生活内容。但现如今,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了“恐归族”害怕回家过年呢?这到底是春节的年味淡了还是心里纠结?

说到“恐归族”,我想大家一定知道,这是近年新出现的一类群体,这类群体因在节日惧怕回家而得此名。在人们的记忆中,家从来都是最有吸引力的,哪有真不想回家的人呢?但是,也正因为家庭是给予人们最多心理期待的地方,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无力满足这种期待时,就容易出现不愿或不敢回家的消极行为反应。然而,如今面对中国最具影响的春节,“恐归族”的大量出现,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们先看看民政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六大城市的人群进行过年回家的调查:问卷调查探寻很多人不愿回家或是不想回家过年的原因。结果显示,有近70%的受访者表示为春节回家而烦恼,烦恼集中在车票、人情消费压力、路途遥远等客观因素上。其中,因春运车票难买导致的交通因素占到83%,家庭或情感因素达到35%,春节消费达到71%。应该说,它集中了“经济、事业和婚恋”等多方面问题所形成的“恐归”心理。

大家都知道,一年里就这么一个春节的气氛最浓了,也是人们一家团聚的大好日子,可是这些春节恐归族们,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人“恐归”呢?笔者想,除了上面所说的开销大以外,春节假期的短暂,车票的一票难求,回家一趟够折腾人的也是一个原因!这样一来,使得这些在全国各地的打工者在回家与不回家的边缘上徘徊,渐渐地也成为了春节“恐归族”的一员。因此,可以说,大抵想回家过春节者,其思想历程不免有一番“炼狱般”的挣扎,即便有皈归城市已修得正果者,内心也难免会有“错位”之苦,因为他的根不在这里。

“恐归”心里到底隐含着什么?这七成“恐归族”的出现,在今天看来,又说明了什么?笔者看到这样的调查结果:“交通因素占到83%,家庭或情感因素达到35%,春节消费达到71%。”由此看来,笔者认为,还是农耕传统思想与城市现代法则撞击的结果!其实,说穿了,就是开销太大,已经成为一种沉重的经济负担。来回的路费,父母亲人的礼物,走亲访友的花销,晚辈的压岁钱以及同学朋友的饭局应酬等等,这些算下来,还真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月收入仅千儿八块的打工族来说,回家过年不“害怕”才怪呢。

值得注意的是,春节“恐归族”们除了口袋里“差钱”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在最近的几年中,在现代文明的视野下,恐怕没有人会否认,春节这个我国人民最为虔诚和信奉的民俗里,过于功利形式主义的“礼金式祝福”已经从“民俗”沦落为一种“陋习”。然而,值得警思的是,在这种陋习风中,几乎所有人都戴着道德的假面具,沉湎在道德的幻觉中。走亲访友不送点礼金和礼物,不但社会不认可,本人也无法心安理得。当伪道德成为潜规则化的、通行的道德准则,这也让如今春节的“年味”在人们的心中越来越淡,“恐归族”害怕回家过年也应该是如此道德幻觉的折射罢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深圳网

GMT+8, 2025-5-3 22:31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